指數投資的先驅查理·艾利斯表示,指數基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的原因至今依然成立:在市場上超越表現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在近期的專訪中指出,除了活躍管理的長期表現不佳外,還有另一大障礙也在阻礙著許多投資者,就是你可能會成為自己投資策略的最大敵人。
市場的複雜性、波動性以及無數變量可能導致不可預測的價格波動,而你的心態也是造成財務組合回報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他的最新著作《重新思考投資》中,艾利斯詳細闡述了一系列無意識的偏見,這些偏見影響著我們對市場的金錢思考。其中幾個主要偏見包括:
- 賭徒謬誤:認為因為在某隻股票上的成功,所有其他股票也會成功。
- 確認偏見:尋求證實原有信念的信息。
- 羊群心態:盲目跟隨大眾的行為。
- 沉沒成本謬誤:繼續投資於不成功的項目。
- 可得性:受到易於獲得的信息的影響,無論這些信息是否真正有價值。
艾利斯表示,這些偏見對你的投資組合策略的影響可能很大,應促使投資者「重新思考」自己對市場的看法。他指出:「與其嘗試獲得更多,不如設法降低成本。」因此,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能夠找到其巨大的吸引力。
根據研究,ETFs的費用通常低於傳統主動管理的共同基金,而如Vanguard和Fidelity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共同基金的管理費也非常低廉,甚至部分產品為免管理費。艾利斯還主張,利用低費用的基金,並放下行為偏見,可以幫助投資者在數年甚至數十年後獲得更大的收益。
他指出:「這些產品雖然平淡無奇,但若我們不去干擾,它們長期內能給予非常可觀的回報。」長期的ETFs專家戴夫·納迪格也在專訪中表示,投資者試圖預測市場行為往往造成不良結果。
而長期投資於指數基金能夠幫助你克服許多行為偏見,因為你會減少對其的關注。
他還提到,很多投資者常犯的一個錯誤是試圖通過市場時機來超越市場,實際上這樣做可能讓自己陷入困境。納迪格強調:「好的交易日多於壞的交易日。如果你錯過了市場的最佳10天和最差10天,與持續投資相比,你的結果還是會更糟,這一點的數學很難反駁。」
在最近的專訪中,艾利斯還給出一個心態轉變的建議,特別是對於那些專注於確保退休資金安全的投資者:開始重新思考社會保障金的收入流。
No tags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