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金融保護局(CFPB)於最近發布了一項最終版規範,將監管提供金融服務的非銀行公司,包括支付及錢包應用程式。根據規範,年交易量達到5000萬筆的科技巨頭和支付公司將進入監管範圍,確保這些新興市場玩家遵守與銀行及信用合作社相同的法律規定。
這意味著包括Apple及Google在內的多家科技公司,以及支付平台如PayPal和Block等都將受此規範約束。CFPB指出,雖然該局過去已擁有對電子資金轉移的監管權,但新規則將賦予其進行“主動檢查”的權力,以確保法律合規,並可要求提供相關記錄及對員工進行訪談。
CFPB主任強調,隨著數字支付從新奇變為日常必需,監管機構的措施必須反映這一現實。他指出,此規則旨在保護消費者隱私,防範欺詐行為,避免非法關閉帳戶。據CFPB的數據顯示,最受歡迎的支付應用程式每年共同處理超過130億筆消費者支付,並且在中低收入群體中獲得特別強勁的採用。
在此之前,CFPB曾表達希望擴大對提供金融服務的科技及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這些公司通常透過與銀行合作,避開更多的監管。使用支付應用程式作為銀行帳戶的美國人群數量持續增加,這些應用程式成為消費者存放現金及進行日常購物的重要工具。
CFPB指出,最初的規則提案是針對每年處理至少500萬筆交易的公司進行相同的監察,但最終將門檻提升至5000萬筆。需要注意的是,僅限於特定零售商使用的支付應用程式,如星巴克的應用,將不在此規則之內。這項新規則在美國銀行業中獲得了少數公開的支持,銀行業長期以來一直認為,進入金融市場的科技公司應該受到更嚴格的監管。
CFPB計畫在規則發布後30日內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