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購物中心協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hopping Centers,簡稱ICSC)的資料,美國成年人每月造訪購物中心約13億次,平均每人每年約62次的光顧次數。
隨著消費者的行為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客人選擇前往街頭商場(strip malls)。
相比傳統購物中心面臨的顧客流失問題,街頭商場的客流量卻持續增長。根據分析公司RetailStat的資料,去年街頭商場的年訪客人次較疫情前激增18%。美國全國擁有超過68,000個街頭商場,分布於各地。
方便的停車、靈活的工作方式,以及越來越多千禧世代選擇搬到快速增長的郊區都推動著更多消費者前往這些購物中心。
房地產律師傑西卡·瓦拉(Jessica Vara)指出:「由於是小型商店,排隊等候的時間更短、停車也更容易,這些商場通常位於接送孩子上學或下班的路上。」
在這樣的趨勢下,零售商們也紛紛想要分一杯羹。梅西百貨(Macy’s)去年宣布將在購物中心外的地點開設30家新型小型門店,這些新店的面積約是傳統店面的五分之一,提供精簡的產品選擇。
然而,街頭商場也面臨批評,認為這些商業模式不僅破壞了社區的美觀,還加劇了環境問題,對傳統商業區的衰退造成影響。
那麼,美國是如何演變成為遍布街頭商場的景象?這種格式是否預示著實體零售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