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國聯邦選舉落幕,柏林再次彌漫著熟悉的政治氛圍,因為中右聯盟即將重掌政權。
根據聯邦選舉官的初步計算,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與其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的保守聯盟在本次投票中獲得28.6%的支持,排名第二的是極右派德國之選(AfD),佔20.8%,而社會民主黨(SPD)則以16.4%緊追在後。
這一結果預示著CDU-CSU的費迪南·梅茲將成為德國的新總理,接替社會民主黨的奧拉夫·肖茲,後者的三方聯盟去年底土崩瓦解。
作為多次主導德國「大聯合政府」的政黨,CDU-CSU如今預計將組建一個「舊」的新聯盟,其中社會民主黨被視為最有可能的合作夥伴,而綠黨也不容忽視。
不過,德國新領導層面臨的挑戰依然相當棘手,經濟疲軟及亟須擴大內部開支,這對於德國立法者來說,能否對名為「債務剎車」的抗通脹規定進行改革,將成為當務之急。
此外,德國與全球的關係同樣困難,美國總統的貿易關稅威脅將可能進一步打擊德國疲弱的汽車產業。
無論是德國還是美國的政客、經濟學家及商業領袖都清楚新政府面臨的困難,但新一屆政府的前景則令許多人對經濟的改變產生了希望。
在對德國選舉結果的即時反應中,梅茲強調:“我們取得勝利,是因為CDU和CSU合作良好,並且為此次選舉與執政責任的轉移做了充分準備。”
對於落敗的社會民主黨領導人肖茲來說,他直言這是“苦澀的選舉結果,也是一次失利”,“這次選舉結果不佳,作為領導者,我必須承擔責任。”
ING研究的全球宏觀負責人Brzeski表示:“組建新聯盟將面臨複雜的挑戰,前景不容樂觀,因為社會民主黨的結果實在令人失望。”
西門子能源主席凱澤指出,新德國政府需面對“不小的上坡戰”,並強調重組德國的長期計畫至關重要。
重點在於經濟、基礎建設、能源、教育創新及重新調整退休金制度,這是他所期待的“2030議程”的五大重點。”
汽車零部件製造商馬赫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法蘭茲強調,德國製造業迫切需要在稅收、能源成本及勞動市場靈活性方面采取行動。
美國總統特朗普曾在社交平台上表示,德國的保守派“獲得了大勝,人民對無常識的議程感到厭倦。”
前美國駐德國大使埃默森則對新政府表示了期待,認為梅茲提到優先加強歐洲的說法相當重要,並強調這是為了實現對美國的逐步獨立。
根據布魯金斯研究所的經濟學家赫雷羅指出,“美國在關稅及貿易上的動向對德國尤為重要,德國需要更緊密合作以提高整體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