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經濟表現乏力,這成為批評總理肖茲政府的主要話題,分析師警告新領導層恐難以扭轉頹勢。
隨著選舉日臨近,德國將迎來新總理,基督教民主聯盟的梅茲成為最受期待的人選。
梅茲針對肖茲的經濟政策提出尖銳批評,並認為他的政府將為經濟帶來所需的動力,但專家們對這一變化的實質影響表示懷疑。
根據ING的全球宏觀部負責人Carsten Brzeski的觀察,選舉後德國或將獲得一個改良版經濟模型,但恐難以形成能令競爭對手羨慕的新模式。
基督教民主聯盟(CDU)與地方姊妹黨基督教社會聯盟(CSU)在聯邦層面上合作,推行傳統的經濟保守計劃,包括減稅、減少補貼和行政負擔,以及支持創新、初創企業和人工智能的政策。
然而,Brzeski指出,CDU/CSU在基建、數字化和教育投資的具體規劃上不夠明確。儘管意圖可見,卻缺乏具體細節。
DIW柏林研究所的經濟預測主管Geraldine Dany-Knedlik則表示,CDU的“2030議程”希望再次實現約2%的GDP增長,但實現這一增長目標在短期和長期內看似不切實際。
2023年和2024年德國GDP數據顯示出下降,近期成長走上技術性衰退的邊緣,最終未能完全陷入衰退。
在汽車行業等關鍵產業,以及基礎設施如鐵路網絡和住房建設危機等方面,德國經濟面臨著嚴峻挑戰。
Dany-Knedlik還提到,德國憲法中設定的債務剎車,限制了結構性預算赤字的大小以及政府可以承擔的債務,成為此次選舉前財政策論的重要議題。
儘管CDU不希望改變債務剎車,梅茲表示對某些改革持開放態度。
然而,Dany-Knedlik認為,要在不增加債務的情況下顯著提高增長前景非常不現實,若要公共投資在債務剎車的限制內上升,則稅收增長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Palmas指出,CDU-CSU的減稅計劃對經濟或將帶來些許積極效應,雖然消費者信心疲軟可能意味著,消費者會將部分額外收入存起來。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減稅政策可能會使中高收入家庭受益更多,而低收入家庭則可能面臨社會福利削減的影響。
至於選舉後的聯盟談判,CDU/CSU幾乎必然需要尋找合作夥伴組建多數政府,社會民主黨或綠黨是最有可能的選擇。
然而,CDU與SPD及綠黨的經濟政策立場存在明顯差異,將可能對未來的聯盟協議構成挑戰。
最終,預計聯盟協議將包含大多數CDU的主要經濟建議,以提升德國經濟增長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