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理米歇爾·巴爾尼耶正在面對重大挑戰,政府再次瀕臨崩潰邊緣,因他拒絕對右翼和左翼政黨的預算要求作出更多讓步。
巴爾尼耶在這個星期三即將面臨一項不信任投票,多數人認為他幾乎注定會失敗。
同時,德國政府也在為明年初的提前大選而準備,最近幾周其不信任投票即將舉行。
即使在英國,凱爾·史塔默和財政部長瑞秋·瑞夫斯在上任五個月後也遭受壓力,爭議主要圍繞著預算問題。
那麼,為什麼國家預算突然變得如此具爭議性?
在歐元區,疫情後的財政規則正在給最鷹派的歐盟成員施加壓力。法國、義大利和希臘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預算規則的違反者。然而,現在德國、奧地利和荷蘭也在違反歐盟的赤字規則,即國家必須保持3%的赤字比例和60%的債務比例相對於其GDP。
歐洲委員會現在評估預算不僅看其未來一年的財政計劃,還考量其對每個國家長期赤字趨勢的影響。
在巴黎,巴爾尼耶試圖通過啟動法國憲法第49.3條來強推600億歐元(約合630億美元)的稅收提高和開支削減,其風險使他可能成為自1958年以來任期最短的法國總理。
這場政治博弈使得法國的股市下跌,借貸成本上升,達到自上個十年歐元區債務危機以來的高點。
在柏林,總理奧拉夫·肖茲本周一意外訪問基輔,承諾向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提供價值6.5億歐元的軍火交易,這一舉動在德國引發關注,因為政府對烏克蘭的援助成為了聯盟內部的爭議焦點。
如果德國政府倒台,可能對德國的財政規則帶來長遠影響,反對黨領袖弗里德里希·梅茲表示他會考慮重新檢視曾經神聖的借款規則。
英吉利海峽那邊,商業信心降至自疫情以來的最低點,製造業自瑞夫斯公佈增稅計劃以來急劇放緩。
顯然,對一份「不良預算」的認知引發的政治後果,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影響歐洲的局勢。
BNP巴黎銀行財富管理的全球首席投資官愛德蒙·申格強調,歐洲正面臨停滯和不穩定,正值美國政治局勢逐漸明朗,當選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在下月重返白宮。
他在本周早些時候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歐洲核心地帶的政治不確定性,或許是當前最糟糕的政治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