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戰艦製造商泰森克虜(ThyssenKrupp Marine Systems)首席執行官歐利佛·布爾哈德(Oliver Burkhard)預測,到本世代末,該公司可獲得的市場將會增加至兩倍甚至三倍。
布爾哈德在新加坡國防科技峰會上表示,「在電子、無人機、水面艦艇與潛艇等領域,我們預計在這個十年內,市場規模將穩定增長。」此預測的背後是德國國會通過了一項重大財政方案,使得高額的國防開支成為可能。
他指出,這一改變象徵著「在國防預算方面,幾乎已經沒有任何限制了。」此次改革讓超過一定限額的國防和安全開支將不再受制於國債刹車,這種規則限制了政府的債務增長與結構性預算赤字的大小。
他還指出,「這對德國來說是異常的,因為德國通常不會說‘不擇手段’這類話,因為據理論上有數據與指標支持我們的決策,但現在顯然是一種無限的可能性。」他補充道,這可能意味著,無論是5000億還是更高的預算,都是前所未有的特殊資金。
布爾哈德表示,這對德國國防工業帶來的影響是政府會加快項目的推進速度,以及增加從行業內的採購量。泰森克虜海洋系統部門專注於建造海軍艦艇和潛艇。
在被問及公司是否會由建造傳統海軍艦艇轉向無人海洋無人機時,布爾哈德指出,無人機更應該被視為潛艇等現有海軍平台的「延伸」。舉例來說,客戶可能會減少購買經典潛艇的數量,卻會大量訂購自動化艦艇。
不過,他也承認在擴大產能方面存在挑戰,「每個人都有更高的預算和強烈的需求,要求速度更快。」此外,泰森克虜近期在德國北部的維斯馬獲得了一個新造船廠,將用於為德國、挪威和以色列生產新艦艇,還有在基爾和巴西的傳統造船設施。
不過布爾哈德也表示,公司若想要擴展,必須尋求合作夥伴,並提及將於2025年與印度瑪哈根船廠(Mazagon Dock Shipbuilders)展開合資,設計並工程建造六艘潛艇供印度海軍使用。
泰森克虜海洋系統最近的消息不僅關注其股價的急升,還包括計劃從母公司泰森克虜獨立,並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布爾哈德表示,「我們會努力在本年度內完成這項措施。」
投資者似乎對增強國防開支的需求表示支持,自年初至今,泰森克虜的股票已急升155%。布爾哈德認為,這股勢頭有助於今年的剝離計劃。
他指出,從剝離的消息來看,TKMS將踏上「獨立之路」。同時,泰森克虜的股東過去幾年因汽車和鋼鐵業的問題而「受苦」。媒體報導顯示,該公司將會在其汽車部門削減1800個職位,在鋼鐵部門削減11000個職位。
布爾哈德將TKMS形容為母公司泰森克虜的「珍珠」,他表示,這次剝離將讓投資者參與公司的增長故事。「我們致力於將這顆珍珠獨立出來,並將TK的股東轉換為TKMS的股份,讓他們在交易的第一天決定是否保留這份份額……我相信他們會真正重視我們的價值。」
No tags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