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經濟失速的憂慮加劇,通脹回升的風險也隨之浮現,令市場陷入對於『滯脹』的擔憂,而這樣的情況在美國已經相隔了五十年未見。
面對多項指標顯示經濟活動可能減弱的情形,部分經濟學家及市場分析師警告道,政策上的變化,比如關稅政策等,可能導致較高的價格及增長放緩,對於消費者、商界領袖以及投資者來說這無疑是一顆定時炸彈。
根據穆迪經濟學的首席經濟學家表示,“目前的情況顯示出滯脹的跡象。這是因為政策所造成的高通脹和經濟增長疲弱。” 最近出現的數據顯示消費者長期的通脹預期達到近30年來的高點,而消費者的整體信心卻處在多年的低谷。
根據商務部的報告,儘管收入大幅上升,消費者支出在最近一月中的降幅達到了將近四年的最大。供應管理協會的調查顯示,工廠活動在二月幾乎沒有增長,而新訂單的減少則是近五年來的最大。
此外,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的GDPNow指數也將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的預測調整為年化下降2.8%。若此預測成立,這將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首個負增長數據,也是自2020年初Covid疫情封鎖以來的最大跌幅。
儘管市場正計算美聯儲可能會在最近開始減息,但有觀點認為,美聯儲可能會選擇加息以控制通脹,這可能會像曾經的保羅·沃爾克那樣,推動經濟進入衰退。
在這些因素推動下,華爾街近期股市進入了賣盤狀態,股票的表現似乎也無法企穩。儘管道指在月初下跌約4.5%,但市場的恐慌情緒似乎並不強烈,市場波動指數僅略高於長期平均水準,讓某些分析師認為當前並非進入恐慌的時候。
然而,投資者對固定收益證券的需求卻顯著上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下降至約4.2%,有分析表示,這或將使企業和投資者面臨轉型的挑戰,隨著關稅的完善,食品、交通和電力等基本消費品的價格也會受到影響。
白宮方面則表示,短期的痛苦將會被長期的收益所掩蓋,這些關稅被視為加強美國製造業基礎的手段。根據商務部長的說法,儘管會出現短期的價格波動,但長期來看經濟將會有根本性的變化。
未來經濟走向的關鍵路標將於即將發布的非農就業數據中顯現,如果數據顯示就業市場仍強勁,可能會進一步強化市場對於經濟基礎面的信心。然而,若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走弱,同時工資不降,則可能再度引發滯脹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