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私募股權在餐飲行業的影響力顯著擴大,根據PitchBook的數據,2014年至2024年期間,投資額達945億美元。
儘管如此,這些收購有時並未如預期般成功。
根據《掠奪:私募股權摧毀美國的計畫》一書的作者Brendan Ballou指出,「私募股權擁有的公司破產風險顯著高於沒有這類支持的公司。私募股權公司往往會採取短期利益的策略,這通常會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在極端情況下導致企業的消亡。」
2024年,共有21家餐廳和酒吧連鎖店申請破產,當中有10家曾經接受私募股權的支持,較為知名的如休閒餐飲巨頭紅龍蝦和TGI Fridays。
Ballou指出,私募股權的傳統策略,例如杠桿收購和租售回購,常常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杠桿收購指的是購買公司時使用借來的資金,然後公司必須償還這些債務,而非私募股權公司來承擔。租售回購通常與杠桿收購同時進行,即公司出售其不動產後又需重新租回。
NBC資深財經調查記者Gretchen Morgenson強調,「這種策略是紅龍蝦失敗的關鍵,不僅需償還債務,還需支付之前不需要支付的租金,並且新業主將租金提高至市場價以上。」
同時,私募股權也能在一些餐飲概念中注入資金和所需的現金流,進而延長公司的存續期。
哥倫比亞商學院的資深講師及私募股權項目聯合主任Donna Hitscherich表示,「私募股權的目標是擁有企業、改進企業,最終退出。」
然而,無法確定若沒有私募股權的參與,情況會是如何。Hitscherich表示,「我們不能僅比較一間由私募股權擁有的餐廳與沒有的餐廳,以此來判斷其表現。」她指出,在任何商業中,成功的經營者和不太成功的經營者總是並存的。
No tags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