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不景的環境下,市場情緒已經變得非常悲觀,但這種悲觀到底是過度反應,還是對現實情況的清醒認識,成為投資者熱議的焦點。調查顯示,消費者和企業高層的悲觀情緒已經接近賴以了解的恐慌水平,根據Evercore ISI的分析,AAII每週追蹤的投資者調查也持續顯示超過50%的看空者,這在歷史上只有在市場暴跌時出現過。
儘管失業率低至4.1%,標普500指數距歷史高點僅9%的距離,企業利潤依然穩定增長,但市場的反應卻未如預期般強勁,尤其是在經歷了三月中旬的10%指數修正後,向上的勢頭似乎並未持續。近日的市場波動涵蓋了廣泛的消息消息,尤其是因汽車關稅上升和消費者支出數據未達預期而出現的賣盤潮。市場在恐懼的情緒影響下,對於任何“軟”數據轉化為實際活動的反應格外敏感。
總之,市場的底部形成是一個過程而非瞬間。儘管這一修正屬於正常范疇,但市場仍然不斷面臨各種挑戰。最近有分析指出,儘管部分行業如金融、公共事業和能源表現較好,但整體缺乏持續的上漲動力。當前的科技股表現更是令人擔憂,許多龍頭企業因重金投資AI而導致利潤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減少,這也是市場消極情緒的一部分來源。
隨著投資者意識到需要重新評估預期,市場正經歷著一場向價值股和外資股的旋轉,這有助於調整市場過高的預期。技能性股市的進一步攀升面臨挑戰。由於政策和經濟的不確定性,市場的回穩希望仍然依靠即將到來的財報和勞動市場數據。關於即將到來的四月二日的新關稅政策,市場感到矛盾,既期待清晰的指引,也對未來的增長持懷疑態度。
No tags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