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最近宣布,將取消美國小企業向聯邦政府報告其所有者信息的要求,這一決定是《企業透明法》政策反复之中的最新變化。
根據2021年通過的《企業透明法》,數以百萬計的企業需報告其「實益擁有者」的基本信息,立法者此舉旨在打擊透過不透明的空殼公司進行的犯罪活動和非法金融行為。
原定于本季度生效的這項規定,曾經因法院的多次延遲而推遲。違規的企業將面臨罰款,可能高達數千美元。然後,金融犯罪執法網絡(FinCEN),作為財政部的一部分,在規定生效的日子中發布了中期最終規則,將所有美國公民和公司從報告要求中豁免。
法律專家指出,如果這一規則維持下去,將大大削弱《企業透明法》的主要目的,並給犯罪分子提供透過美國實體進行洗錢的漏洞。一位法律專家表示,很多空殼公司將因此而免除報告義務。
雖然某些在美國營業的外國公司仍需提交報告,但FinCEN預計,這次修訂後的報告要求僅會影響約2萬家企業,這與之前預測的3260萬家企業相比顯著減少。
與美國西方其他地區相比,此類報告要求已經普遍實施。一些分析人士表示,此政策變更與特朗普政府的去監管指導方針一致,FinCEN署長在中期最終規則中強調重新評估了收集信息的有用性和規範性負擔之間的平衡。
雖然對某些在其他國家註冊的外國公司仍有報告要求,但如這些實體擁有美國的實益擁有者,則不再需要報告該人的信息。分析人士指出,在潛在的空殼公司中,仍有少數需提供這些報告的實體。
部分觀察人士認為,此項中期規則將使犯罪分子更容易規避監管。據透露,這使得犯罪者可通過在美國內部成立和運營這些前端公司來逃避國家安全法的監管。
No tags for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