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噪音消除耳機的普及,越來越多香港的年輕人反映他們在聽力處理上出現困難,甚至被診斷為聽覺處理障礙(APD)。根據英國專家的觀察,過度使用耳機或許與此現象有所關聯。雖然降噪耳機能避免外界噪音的干擾,但其長期使用對聽覺處理的影響仍缺乏足夠研究,許多聽力專家已呼籲深入調查這一現象。
《BBC》提到一位來自倫敦的行政助理蘇菲(Sophie),她在擁擠噪音的環境裡生活多年,逐漸發現自己對聲音的辨識能力下降。即使能聽見周圍的噪音,蘇菲卻無法迅速定位聲音來源,這讓人誤解她不專心。經過專業測試,她被診斷為聽覺處理障礙,雖然聽力檢查正常,但她的大腦卻無法有效處理聲音。而她的聽力專家認為,過度使用噪音消除耳機是問題的其中一個根源。
蘇菲的情況並非個例。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為聽力問題而轉介至聽力科醫生,檢查結果卻顯示聽力正常。這種情況的增多引起聽力專家的質疑,尤其是當噪音消除耳機被長時間使用時。蘇菲每天使用耳機長達五小時,專家指出這樣的習慣會干擾大腦對聲音的過濾及辨識能力。
根據帝國學院醫療保健 NHS 信託的成人聽力臨床負責人阿梅達(Renee Almeida)的觀點,聽覺處理與聆聽能力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她強調,大腦需要多樣的聲音來幫助識別重要訊息,而噪音消除耳機則可能使大腦錯過這些多樣的聲音輸入,對青少年聽力技能的發展影響更加明顯。
專家指出,噪音消除耳機雖然可避免長期噪音的損傷,但也可能使佩戴者忽略周圍環境的重要訊號,例如交通聲或警報聲,這會對大腦的聽覺處理能力造成負面影響。
目前對於年輕人或成人來說,APD 的治療選擇包括特製的聽覺訓練程式和補助性裝置,如低增益助聽器。然而,這些治療並非每個人都能負擔,尤其是在非教育系統的成年人中,獲得必要設備存在困難。專家建議減少噪音消除耳機的使用,並考慮使用透明模式,以保持聆聽環境的開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