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一座天主教教堂最近安裝了一個名為「AI 耶穌」的虛擬形象,讓信徒在懺悔室中與之互動。這個名為「Deus in Machina」的項目由盧塞恩大學研發,結合了全息影像和人工智能(AI)技術,模擬耶穌基督的形象。信徒可以向這個 AI 形象提出問題,但這個設置並非如媒體所報導的那樣,意味著 AI 能夠“聆聽懺悔”並給予赦免。實際上,這個 AI 雖然能夠模擬耶穌的形象和神學知識,但並沒有真正的懺悔儀式過程。
「AI 耶穌」的項目向社會展示了 AI 和全息影像技術的潛力,但在宗教儀式中,是否真的能取代人類神職人員,引發了深刻的倫理和神學討論。
從技術角度分析,「AI 耶穌」展示了如何利用 AI 和全息影像技術重現耶穌基督的形象,並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回答信徒的提問。這個系統依賴大量神學資料庫,向信徒提供符合基督教信仰的回應。全息技術賦予了耶穌以三維的形式,增強了信徒的沉浸感,讓他們感受著與虛擬形象之間的互動。
不過,宗教學者 Joanne M. Pierce 認為,AI 耶穌無法替代傳統懺悔儀式。雖然該技術展現了無限的可能性,但在宗教的框架內,「懺悔」是一個富含情感和靈性意義的過程,需要人類神職人員的情感智慧與靈性體驗,並非單靠數據和算法。
Pierce 教授對於這項技術持批判態度,特別是 AI 耶穌被放置在真正的懺悔室中。她強調懺悔儀式的核心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信徒向神職人員表達懺悔時,希望得到的實際上是心靈的撫慰與轉變,而這種互動無法被 AI 替代。雖然 AI 耶穌可以提供神學知識的回應,卻不可能理解人類的情感和靈性深度,並無法給與真正意義上的赦免。
Pierce 進一步指出,AI 缺乏身體經驗和情感智慧,難以真正體會人類對超越與寬恕的渴望。她認為引入 AI 進入如此重要的宗教儀式中,可能會削弱儀式內在的意義,使信徒的宗教體驗變得機械化。
即使 AI 在宗教儀式中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情感和靈性經驗,Pierce 教授仍然認為 AI 技術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於宗教領域中輔助發揮作用。例如,AI 可用於回答宗教問題、提供基礎神學知識,甚至為信徒提供全天候的心理輔導服務。這樣的應用對於信徒教育需求,或者那些因距離無法接觸到神職人員的信徒,都有其潛在的價值。
然而,無論 AI 如何發展,它始終無法替代人類在宗教儀式中的角色。AI 可能能提供指導,但卻無法實現真正的靈性改變。
總的來說,「AI 耶穌」項目從技術角度展示了人工智能與宗教融合的潛力,卻同時引發了對 AI 與宗教儀式之間界限的反思。Pierce 教授的批評提醒我們,儘管科技能改變很多事物,在宗教中,情感、靈性體驗與社區聯結仍然是機器所無法取代的。因此,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我們應該更深入思考技術對我們的信仰和靈性世界的影響。